在深化司法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,七台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创新破题,率先推行破产审判“项目化”管理模式,通过构建全流程规范体系、组建专业化协同团队,探索出一条“流程再造、效能跃升”的破产审判新路径,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司法动能。
一、制度筑基:构建"三维指引"规范体系
针对破产审判中职责交叉、程序冗长等难点,七台河市中级法院创新推出“1+3”制度框架,即以《法院行为指引》为总纲,配套制定《法院与管理人协同指引》《管理人履职指引》《债权人权益保障指引》,形成覆盖审判全链条的“操作手册”。其中,法院指引明确司法审查权边界,建立“权力清单+风险防控”双机制;管理人指引细化履职标准,实现"按图索骥"式规范作业;债权人指引通过流程可视化设计,保障知情权、表决权和监督权“三同步”。这一体系有效破解了传统破产案件中“程序空转”“角色错位”等顽疾,让各方主体履职有据、协同有序。
二、流程重塑:专业分工激活协同效能
创新建立“五组联动”项目化推进机制,将破产案件全流程分解为审判合议、法律事务、财务审计、资产处置、债权人协调五大模块,组建专业化项目小组。各小组既独立运行又协同配合:破产审判合议庭负责法律程序把控,法律事务组聚焦债权审查争议化解,财务审计组建立“资金监管+债务核查”双台账,资产处置组创新“预评估+分类处置”机制,债权人委员会搭建“定期通报+线上听证”沟通平台。在七台河某企业破产清算案中,资产处置组与债权人委员会联动,仅用最短时间完成资产盘活,清偿率同比提升,案件审理周期压缩。
三、清单管理:精准履职护航审判质效
首创“破产管理人履职到位清单”,细化案件关键节点,实行“一节点一清单、一阶段一考核”。清单明确各小组在立案审查、债权申报、资产清查等环节的具体职责,建立动态管理机制。同时,针对资产定价、重整计划制定等交叉领域,设立“联席会商+专项攻坚”制度,化解重大争议事项,推动未结案件高效审结。通过清单化、节点化管理,该院破产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,债权人满意度大幅提升。
七台河市中级法院的“项目化”管理实践,不仅实现了破产审判从“粗放式”向“精细化”的转型,更培育出破产挽救与市场出清的双重效能。2025年以来,通过该模式审结破产案件2件,帮助1家民营企业重获新生,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。这一改革成果,既是司法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,更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创新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