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双重目标下,七台河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对标上海等先进地区经验,创新构建集约化破产审判机制,针对中小微企业“退出难”问题精准施策,通过繁简分流、流程再造、资源整合,开辟了一条高效、低成本的司法退出通道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制度先行:繁简分流激活审判效能
七台河市中级法院深入学习上海《关于加强中小微企业破产保护机制建设的若干措施》的先进理念,建立“三速识别”机制,以债权债务清晰度、资产复杂度、社会影响力为维度,将案件精准划分为简易、普通、复杂三类。针对债权关系明确、资产结构简单的“无生命力”企业,创新制定《简易破产案件操作指引》,将立案审查、债权申报、财产分配等环节压缩,实现“简案快审”绿色通道全覆盖。改革后,简易案件识别准确率达94%,平均审查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,案件流转效率显著提升。
集约管理:流程再造降本提效
借鉴上海“流程化、模块化”经验,七台河法院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,推行“集中指定管理人+模块化作业”模式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破产案件,集中指定管理人团队,将债权审核、资产清查等环节拆解,由专人专班专项推进。同时,创新“三化”协同机制:流程模板化——固化文书与会议标准;事务集约化——推行线上听证、电子表决,减少程序空转;监督网格化——构建法院、管理人、债权人三方联动平台,确保流程透明。
府院联动:协同治理释放制度红利
强化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同,七台河法院与15家市直单位联合建立府院联动机制,定期召开协调会议,解决企业注销、社保查询、税收处理等难题。例如,通过协调市人社局开通社保查询“绿色通道”,将信息查询时限从15天压缩至3天,大幅提升职工权益保障效率。2022年以来,累计化解融资、资产处置等难题18个,推动破产案件高效审结,结案率达100%。
改革成效:破立之间焕发经济活力
七台河市中级法院的集约化实践,既破解了中小微企业“退而不清”的顽疾,又避免了司法资源浪费,形成“精准识别、高效退出、要素盘活”的治理新范式。该机制已助力多家“僵而不死”企业有序退出市场,这一改革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答卷,更是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