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原本以为工程款要不回来,房子也过不了户,没想到通过调解和公证,几天就把事儿办好了!这‘调解+公证’的模式,真是为咱们老百姓解决难题的好办法!”手握崭新的不动产权证,申请人郑某某难掩激动。这一幕,正是七台河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司法局紧密协作,落实《关于协同助力商事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推动商事纠纷高效化解的生动缩影。
急难愁盼 工程款纠纷陷僵局
郑某某与黄某某共同承包小区配套工程,结算后黄某某尚欠30余万元工程款,虽约定以房产抵欠款,但过户事宜迟迟未推进,郑某某担心权益落空,带着《以房抵账协议》来到七台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想通过诉讼解决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耐心接待,详细讲解《意见》中商事调解“高效、便捷、低成本”的优势,更契合他“快速拿到房产”的需求,于是引导他将案件转至七台河商事仲裁调解中心寻求解决方案。
协同联动 “调解+公证”破痛点
接到申请后,商事仲裁调解中心调解员第一时间启动程序并联系黄某某核实案情,依据《意见》中“试点‘调解+公证’赋强计划”的要求,调解员向双方阐释商事调解的合法性与强制保障力,核查《以房抵账协议》真实有效后,调解员当即定制“调解协议签订—公证赋强”全流程方案。在调解员引导下,双方很快达成一致,调解中心迅速出具规范《调解协议书》,公证处工作人员同步介入,为协议办理公证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。若黄某某后续未按协议履行过户义务,郑某某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无需再经诉讼程序,彻底打消了他对“协议履行无保障”的担忧。公证完成后,在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下,郑某某顺利办理了不动产登记手续。
长效赋能 机制创新优环境
郑某某的案例并非个例,《意见》出台以来,七台河中院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,围绕“协同助力商事调解高质量发展”目标,打出机制创新“组合拳”,一方面,强化部门协同,建立“法院+司法局”“调解组织+公证机构”常态化沟通机制,定期召开推进会研判痛点问题,针对市场主体常见的合同、债务纠纷,主动提供“调解指引+公证保障”一站式服务,降低纠纷化解成本,提升权益实现效率;另一方面,支持商事仲裁调解中心等优质调解组织扩大服务范围,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,邀请资深法官、法学专家、资深调解员授课,内容涵盖法律新规解读、调解技巧、涉外纠纷调解规范等,全方位提升调解员专业素养与规模化服务能力。
今后工作中,七台河两级法院将继续以《意见》为指引,持续深化商事调解机制创新,以法治力量为优化七台河营商环境、激发市场活力注入持久动能,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七台河贡献坚实力量。